最新消息與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2019.10.29

藝術文化行銷、產業轉型,助力台灣國寶牛樟芝走出國際

今(29)日,2019台灣牛樟芝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產業論壇熱烈開跑,將一連三天從29日至31日,由台灣國寶牛樟芝協會主辦假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國際會議廳盛大展開。除了邀請到國內外頂尖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外,並邀請牛樟芝相關企業共同參與交流討論,並為推廣牛樟芝產業,首次成立牛樟芝文化節,以藝術文化的角度,期盼讓牛樟芝產業轉型,重新讓台灣民眾認識牛樟芝。

台灣國寶牛樟芝協會理事長陳水田表示,從2012年開始,牛樟芝產業的熱度逐漸退燒,以往的牛樟芝產業盛況高達4.500家,現在卻不到50家,如果可以把牛樟芝變成文化,更接地氣,或許可以把牛樟芝推廣出去,讓台灣牛樟芝在世界上發光發熱。

台東大學校長曾耀銘表示,牛樟芝的相關產業現在進入盤整期,國立台東大學建立了東部生材經濟中心先導工廠,目前始試營運到明年3月正式開幕,將提供符合國內法規與食品 HACCP 與 TQF規定的硬體設施,建立一系列特殊具功效性的農產品,經由基礎研究、產品開發、生產製造、檢驗品管、包裝充填至可市場銷售之生技保健食品製程技術與試生產平台,期盼訂定統一規格標準,目前,已有牛樟芝滴丸與土肉桂膠囊,希望能幫助台灣的特用作物有良好的產銷資源。

此次也特別邀請到美國標準菌種中心(ATCC)的全球監管事務專員/微生物學榮譽主管鍾順昌博士一同探討監管科學在品質、安全、療效的要求對牛樟芝產業發展的影響,並建議升級牛樟芝產品新的質量控制技術體系,以提高牛樟芝商品國際認同的質量標準。

鍾順昌指出,由於草藥菇菌牛樟芝在牛樟樹的樹幹腐朽心材內經過百年千年的演化(Evolution)以及產品自身的複雜性(Complexity),牛樟芝產品質量控制存在著諾多瓶頸,因而牛樟芝產品之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備受質疑,成為危及牛樟芝產業發展的重要隱憂。

除此之外,鍾順昌也表示,目前牛樟芝產業在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上遇到多種挑戰,如廠商規模過小、資金短缺且缺乏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差、法規鬆綁與行政效率仍有待加強、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力、且國內對牛樟芝在監管尚欠缺統一的審查標準等等,都是阻礙台灣牛樟芝產業發展的因素,因此期盼台灣也能開發標準化之牛樟芝身分證,對於國際推廣將更有助益。

資策會數位所工業聯網中心製造平台組組長劉泰利則以「牛樟芝產業高值化之數位轉型推動策略」為題,探討牛樟芝產業轉型的挑戰與效益。

劉泰利指出,牛樟芝產業可從種植、生產與銷售三方面來進行產業升值。在種植面,可以利用即時監測環境之溫度、濕度、日照強度等,收集氣候狀態,作為種植之參考參數;同時監測基材的溫濕度、酸鹼值等,確保基材的健康狀況符合法規,達到牛樟芝品質的提升。

在生產面,可智慧化管理加工倉儲,確保保存品質。而在銷售部分,劉泰利建議,採取互動式行銷,第一可結合牛樟芝、食品或製藥,開放觀光工廠外,也可設計經常性的闖關活動;第二可建立行銷樣板,可提供商家租賃行銷方案,降低廠商投入成本;第三可掌握數據以協助相關廠商轉型,加速產業升級。

劉泰利認為,過去零售經營強調地點,未來藉由電商、app、社群媒體之運用,可重組商業邏輯,創造新商業模式,期盼藉由「資料」為核心協助牛樟芝產業數位轉型。


新聞網頁:http://www.gbimonthly.com/2019/10/55208/